菲多年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如无物 如今反咬一口指责中方违反宣言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4-09-10 | 阅读数:

作者:傅崐成(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教授) 林蓁(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助理教授)

最近菲律宾热炒中国在赤瓜礁大兴土木,建造机场,码头,欲对菲不利,菲政府扯起《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面大旗,义正辞严地指责中方的行为违反宣言,破坏了地区的和平稳定。菲政府还忧心忡忡地告诫他国政府,敦促所有南海声索国联合起来,阻止中国在争议地区建造设施。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被诋毁成反派形象。应该说,过去几年来,菲律宾政府都在扮演一个弱小的,受到反派侵害却坚持斗争的角色,极大地迎合了西方政府和媒体的需要和审美情趣,让这场闹剧得以持续上演下去。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

初看上去,菲方的言辞倒真像出自一个维护《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斗士,好似菲方是宣言的坚定支持者——如果我们完全不考虑他以往言行的话。

自《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订已经有十余年,这期间是谁屡屡挑衅,小动作不断,对宣言毫不在乎,每每以宣言无法律约束力来反驳他国抗议的呢?菲政府一定不会承认这就是他们自己干得好事,因为他们好像集体得了失忆症,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言行忘得一干二净。

那么我们就有义务帮助其回忆一下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规定,有关各方面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在这十年中,菲并未停止对于其占领岛屿的建设;菲军舰“坐滩”仁爱礁十五年,菲政府还没找到克服“技术原因”的方法将其拖走;菲政府与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在争议海域勘探开采石油;并在争议海域野蛮抓扣我渔民;实际上仅在宣言签订后几个月,越南和菲律宾的守军就在南沙群岛举行了一场体育比赛;更不用提菲政府最近又在积极筹划开发南沙群岛的旅游资源。

回首宣言签订的过程,《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当初是在各国怀着美好愿景,释放最大善意的历史背景下通过的。宣言旨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南海问题,以最大的诚意促进合作,避免矛盾升级。宣言确实是一个政治性文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仍然体现了共同意志,是各方努力的成果。在亚洲这一古老的大陆上,宣言体现了人们对于以传统智慧解决棘手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实践。而这一点恰恰是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法所欠缺的,也是被很多西方学者所忽略和轻视的。

这一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晶却在接下来的时间屡屡受到挑战,而最大的挑战者之一就是菲律宾。显然,对于菲律宾来说,宣言对于自身不过是没有拘束力的政治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拘束力,可以不予理会。但一旦中国忍无可忍,也积极争取自己的利益时,菲政府便忙不迭地把宣言从办公室的故纸堆里找出来,大力抨击中国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态度转变之快,双重标准应用之娴熟,叫人啧啧称奇。

西方媒体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菲方大兴土木,违反宣言,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如果是中国稍有行动,则定要口诛笔伐。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究竟束缚了谁的言行?谁从中得利?又是谁蒙受了损失?在世人对这个问题有个清楚明白的反思之前,任何新的行为准则的实施也注定是要面临被以双重标准来衡量的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