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成功突围 孤军深入营救受到外界关注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4-01-08 | 阅读数:

原标题:雪龙号成功突围 孤军深入营救受到外界关注

因救援俄罗斯客船被困的中国“雪龙”号破冰船7日成功驶出南极重冰区,这标志着“雪龙”船依靠自身努力,成功自救脱困。与此同时,“雪龙”船被延误的科考任务已开始重新规划。

“经过13小时的艰苦努力,雪龙船终于在下午5点50分,成功突破重冰区,目前正行驶在清水区,人员和设备一切正常,报告完毕。”

“雪龙”船领队刘顺林在视频连线汇报的话音刚落,国家海洋局应急脱困中心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行驶在清水区标志着因舍己救人脱困被阻的“雪龙”船,依靠自身努力,成功自救脱困。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原了“雪龙”船突围的经过。

“随着偏西风的持续作用,首先是浮冰区发生了断裂,向东扩散和飘移,所以我们在扩散漂移的浮冰中,也在进行对周边海冰的破冰行动,使得‘雪龙’船在浮冰区有机动空间。同时,我们顺利破除了挡在突破前方的海冰阻碍,随着后续海冰的新变化,加之我们对前方海冰的破除,使得后续的突破行动非常迅速。”

去年12月25日,“雪龙”船改变自己的航向,艰难破冰行驶600多海里实施驰援俄罗斯遇险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2014年1月2日,“雪龙”船成功用直升机转移52名被困船员。但因在准备撤离浮冰区继续执行后续考察任务时,因受强大气旋影响浮冰范围迅速扩大,造成“雪龙”号船及船上101名人员被困。对此,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共高层迅即作出指示,要求各有关方面协调配合指导帮助他们脱困,确保人员安全,争取早日平安返回。

据曲探宙介绍,突围成功后,“雪龙”船后续的科考任务已在重新规划。

“清水区并不是说没有浮冰,只是水面的面积为主,大概还有三到四成的浮冰,他们将按照向北航行的方向,继续克服海上有可能遇到的冰山有可能对航行造成的影响,破除松散或者零散的浮冰,这对于雪龙船的破冰能力来讲,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救援和被海冰围困使得原有的考察计划受到比较大影响,因此他们正在研究制定后续考察任务计划的调整方案。”

“雪龙”船孤军深入的营救行动不仅受到外界高度关注,还赢得了同行的赞许。俄罗斯“绍卡里斯基院士”号船长在被困人员成功转移后,给“雪龙”船发来电子邮件。他在感谢信说,你们的努力是国际合作的典范,体现了人类航海的互助和南极条约精神。俄罗斯远东水文气象科研所所长沃尔科夫也对“雪龙”船不畏艰险,及时救援表达了感激之情。

“雪龙船面临同样非常复杂的情况,他们做得非常出色,尽了全力,借此机会我想感谢中国的同行们,如果不是他们竭尽全力,我们的乘客就不可能获救。”

由于南极这一海域是中国船舶首次航行,水文气象等各类数据都是空白。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袁绍宏认为,“雪龙”船救援行动和成功脱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浮冰围困期间,‘雪龙’船的科考人员也安排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察工作,对冰情、水流、气象等各方面进行了搜集研究,一方面为雪龙船脱困提供第一手的数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身上一种顽强的拼搏的南极精神。总的来讲,(我们)对极地的海冰冰情、气象、洋流等方面的准确预报和预警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对各个国家的科考队来讲加强信息的互通和协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和将来努力的方向。”

据媒体报道,被困南极浮冰区的俄罗斯客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也于7日自行从密集浮冰中成功突围。至此,这场为期半个月,由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美国五个国家联合“上演”的极地大救援正式画上圆满的句号。

链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