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美国为何摘下“不介入”伪善面具介入南海
发布时间: 2012-08-24 | 阅读数:中新网8月20日电 香港《大公报》20日刊出评论说,美政府近日有关南海问题的表态,意味着美国迫不及待地摘下“不介入争端”的伪善面具,实现充当南海争端“仲裁者”的角色转换,借以把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全部聚拢到自己身边,进而把整个南海地区变成美国的“势力范围”。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国务院代理副发言人温特利尔8月3日就南海问题发表声明称,中国进一步“加剧南海地区紧张局势”。上述表态意味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已准备抛弃一切伪善的面具,实现其在南海问题中的又一次“角色升级”。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为实现“国家利益”,在南海问题中扮演过四种角色。
50、60年代,美国在南海问题中充当“旁观者”角色。在这一时期,美国通过其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对中国西沙、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进行模糊处理,未予明确规定。由此,美国抛出了南海诸岛的“主权未定论”。
70、80年代,美国在南海问题中充当了“中立者”的角色。当时由于苏联在越南金兰湾建立了军事基地,威胁到美国在东南亚的安全,美国从维护其地区战略利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了“保持中立,不介入冲突”的立场。
冷战后,美国试图在南海问题中充当“制衡者”的角色。随着美苏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在南海区域内保持军事存在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这一时期,美国将主要精力放在应对亚太地区“新的不稳定因素”上,所谓“新的不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中国对于南海合法的主权主张。为此,美国多次以“维护南海航行安全”为由对中国说三道四,甚至曾经流露出“调停”南海争端的意向。总之,美国总善于打着“对南海主权归属不持立场”的幌子兜售私家的南海政策。
近来,美国对南海局势一直表示“关切”,并对形势发展进行了“密切跟踪”。美国此次迫不及待地摘下“不介入争端”的伪善面具,正是要实现其充当南海争端“仲裁者”的角色转换,借以把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全部聚拢到自己身边,进而把整个南海地区变成美国的“势力范围”。
(编辑:张威)